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石墨烯電晶體,垂直登場!

新聞訊息News

石墨烯電晶體,垂直登場!

  • 上線日期:2012/3/1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導電性極佳的石墨烯(graphene)是電子應用的理想材料,然而這個優點在設計開關元件時卻適得其反,原因是極高的電導率使元件無法處於完全關閉狀態。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具有垂直結構的新型石墨烯電晶體,利用夾在石墨烯層之間的氮化硼(BN)或二硫化鉬(MoS2)作為縱向穿隧電流屏障,即使在室溫下也能抑制漏電流。

石墨烯是具有六角晶格結構的單原子厚平面碳材料,自2004年問世後,不斷以其優越的電子和機械特性驚豔科學界。有人認為石墨烯將來會取代矽成為電子業的最愛,原因是石墨烯的電子行為類似無靜止質量的迪拉克(Dirac)粒子,能以極高速度運動。

然而,對這項特點對積體電路卻不受用,原因是積體電路在關閉狀態下應該不耗電,但以石墨烯所製作之元件即使在最佳關閉態仍會導電。此外,這類元件亦無法整合至電腦晶片內,因為流經石墨烯的電流會使晶片融化。

半導體材料可利用能隙來控制電流的開關,石墨烯卻沒有能隙。研究人員提出各種方法來對付此問題,例如使用奈米帶或量子點或透過化學改質使石墨烯變成半導電性。儘管這些方法原則上可行,但產生能隙的同時也破壞了石墨烯,以至於製成的元件不再有超高的電子遷移率。

最近,曼徹斯特大學的Leonid Ponomarenko、Kostya Novoselov與 Andre Geim等人設計出一種新型石墨烯元件:垂直式場效穿隧電晶體(vertical field-effect tunnelling transistor)。這是第一個能有效開關的石墨烯元件,且不需在材料中產生能隙。

此電晶體是由兩片石墨烯夾著絕緣性的BN或MoS2所構成,BN及MoS2層僅有原子級厚度,用來作為石墨烯層間穿隧電流的屏障。此結構的優點是可藉由外加電場來控制穿隧絕緣層的縱向電流。一般絕緣體即可作為穿隧電流屏障,但唯有當絕緣層僅數原子厚時方能輕易測得電流,由於製造石墨烯的「膠帶法」也能用來產生BN與(MoS2)薄片,因此這兩種材料非常適合應用於此結構。

Ponomarenko表示,此元件的工作原理在於外加電壓能大幅改變穿隧電子的能量。該團隊相信這項研究開啟了製作石墨烯積體電路的大門,他們計畫研究石墨烯與其他二維材料結合的可能性、探討元件橫向尺寸縮小至奈米級時的電流行為,以及元件的最高工作頻率。詳見Science|DOI:10.1126/science.1218461。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8525

譯者:翁任賢(成功大學物理系)
責任編輯:劉家銘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