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氧化銦錫塗佈纖維素可製作導電紙

新聞訊息News

氧化銦錫塗佈纖維素可製作導電紙

  • 上線日期:2009/5/15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美國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利用層層(layer-by-layer, LBL)組裝方式製作導電紙的新方法,此技術是讓導電的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奈米粒子與聚苯乙烯磺酸鈉(poly(sodium styrenesulfonate))一層層交替組裝在纖維素(cellulose)上,塗佈過的纖維可透過傳統造紙方式製作成導電紙。塗佈十個雙層(bilayer)的纖維製成的導電紙,平面方向(in-plane)的直流導電率可達5.2×10-6S/cm,與未處理的紙張相比,提升了超過六個數量級。

層層組裝是一種簡單、用途又廣的方法,它利用的是帶異性電荷的材料間產生的靜電吸引力,常用來在各式基材上製作薄膜結構。不過,科學家從未研究過導電奈米粒子間的相互連接與系統的導電性,直到最近,才由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層層組裝方式,示範了ITO奈米粒子塗佈纖維素的簡單製程。為了產生導電通路並得到較佳的粒子連結,研究人員採用無鹽類電解質的條件,希望能盡量讓聚電解質中間層變薄。

研究人員利用阻抗頻譜法(impedance spectroscopy),測量頻率介於0.01到1 MHz之間,導電紙在平面方向及及厚度方向的導電率。結果發現紙類的非等向性結構造成上述兩種方向有不同的導電性,不管組裝多少層,平面方向的導電率皆比厚度方向高兩個數量級以上。

研究人員也以電流式原子力顯微影像(current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AFM)同時評估導電紙的微結構及電性,當AFM探針掃描到底下加了偏壓的纖維素上方時,會偵測到可觀的電流,轉換成影像後便可了解ITO塗佈纖維素的型態。I-AFM影像顯示最大電流出現在ITO粒子塗佈在紙面且在平面及厚度方向都產生連結的地區。

由於層層組裝法用途廣泛,此技術具有各種工業應用的潛力,例如製備太陽電池的彈性電極、攜帶式顯示器之彈性ITO薄膜,以及其他可撓式電子裝置。詳見Nanotechnology 19, p.505603 (2008)。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8561

譯者:呂晃志(逢甲大學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