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彩色電子紙無須強求 印刷製程關鍵仍須克服

新聞訊息News

彩色電子紙無須強求 印刷製程關鍵仍須克服

  • 上線日期:2010/1/28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CTimes

目前電子書的電子紙製程技術,一般希望能採用滾動連續(Roll-to-Roll)的一貫到底(one-through)印刷製程,讓電子書的電子紙顯示器製程,就如同印刷製程一般,滾輪滾過去就可產出顯示器。而這樣的製程方式目前適用於黑白顯示的電子紙產品,不過若要印刷生產彩色化的電子紙,在相關製程技術上可能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

一般而言,電子紙製程技術應該避免複雜且昂貴的處理程序,例如盡量不採用黃光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或是空隙塗佈式製程。此外,電子紙製程應減少零件數和顯示介質層數,例如只要單一玻璃基板、無須光學膜或對位層(alignment layers)設計等,如何將超過100層的顯示介質不斷降低,是研發團隊不斷欲克服的核心關鍵。另外,電子紙製程採取被動驅動方式比主動驅動方式要來的好,具彈性對壓力較不敏感的材質也較為適合。

在材質上,電子紙透明塑膠基板的製程技術則已漸趨成熟。但電子紙所仰賴的軟性基材,在特性上會受到以下因素所限:包括使用溫度受限、材質具有不等向延伸特性、尺寸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尺寸變化回覆性低、表面硬度軟和表面摩擦力問題、以及不良導體等。可以這麼說,軟性電子紙需要塑膠基材,但塑膠基材的特性又是軟性電子紙的天敵,因此有廠商也開始去研發金屬板或是可撓式玻璃基材。

在電子紙的製程技術上,有幾個關鍵內容必須注意。首先,基板材質的平整度要高,要不斷提升塑膠硬化層和導電層的品質、以及防水防氧的功能,材質也需經過應力測試。在控制印刷層時,更須要求各層之間的精準對位,但電子紙印刷製程最大的問題,就是顯示介質間的精準對位度不高,這也是為何電子書的解析度較無法有效提升的重要關鍵。同時在印刷製程中,通常會產生一些碎屑或是靜電。因此,要提高印刷對位精準度,也要降低製程對於電子紙品質的干擾,並且需兼顧印刷速度,以及注意製程可承受的溫度或磨張力等變數。採用印刷製程雖然可降低電子紙的製造成本,但還是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