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奈米天線可協助操控發光粒子

新聞訊息News

奈米天線可協助操控發光粒子

  • 上線日期:2010/4/1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日本科學家最近成功地將傳統電視使用的八木宇田天線(Yagi-Uda antenna),縮小至奈米尺度。由於這種微型天線具有操控個別原子所發出的光的潛力,因此有可能衍生出新穎的感測器。

為了克服無線電波訊號因傳送長距離而衰減的問題,日本科學家在1926發明了八木宇田天線。二次大戰時它被英國人用於雷達系統,稍後更成為家家戶戶用來收電視訊號的工具。這種魚骨狀的天線關鍵在於一根根導電棒形成的「寄生元件」(parasitic element),這些元件會因應無線電波訊號產生感應電流,並發射與原電波同方向的二次無線電波。上述原理反向操作,即可用來接收訊號。

廣島(Hiroshima)大學的Yutaka Kadoya等人採用八木宇田天線的設計,但以5根金奈米棒(nanorod)組成的陣列取代導電棒,同時操作波長也由無線電波段縮小至可見光波段。入射的光波會激發金奈米棒表面的電子,使其形成電漿子(plasmon),並發射出與入射波方向相同的二次光波。研究小組以波長662 nm的紅光成功展示了這項技術。

Kadoya表示,由於電磁波遵守的馬克斯威爾方程式(Maxwell's equation)滿足尺度縮放原理(scaling principle),因此微型化不會影響天線的功能。該研究團隊認為在奈米尺度操控光訊號的能力,將有助於發展能與發光粒子耦合的新型感測器,例如生醫領域常用來造影的螢光分子。他們希望能找出方法,將螢光分子整合進上述奈米天線中。詳見近期的Nature Photonics | doi:10.1038/nphoton.2010.34。

原始網站: 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42253

譯者:蔡雅芝(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責任編輯:蔡雅芝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