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原子力顯微鏡能剖析三維分子影像

新聞訊息News

原子力顯微鏡能剖析三維分子影像

  • 上線日期:2009/10/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IBM在瑞士蘇黎世的科學家首度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FM)取得單個分子的3D影像。這項技術能像X光機穿透肌肉拍攝骨骼影像般,看透電子雲並觀察到分子的「原子骨幹」,並讓科學家建構出直徑只有1.4 nm的有機分子五苯(pentacene)的「力圖」(force map)。

五苯是長橢球狀分子,由22個碳與14個氫原子構成,碳原子的間距只有0.14 nm。科學家使用具有金屬針尖的原子力顯微鏡,藉由測量針尖與五苯分子之間的微弱作用力製造出影像。影像清楚呈現五個六角形碳環與氫原子的位置。

雖然科學家已經拍攝到原子影像,但分子由於比較脆弱反而不易拍攝。例如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可藉由電子轟擊材料來觀察原子,但電子轟擊卻會摧毀分子中的原子排列。為克服此困難,由Leo Gross領導的IBM團隊修改了原子力顯微鏡技術,他們採用帶有一氧化碳分子的針尖,並將高度維持在這個五苯分子上方0.4 mm處,以平衡此微小範圍內的各種作用力。

針尖與分子間的凡德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會使它們彼此相吸,但庖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產生的量子力學效應卻會使五苯與一氧化碳的電子雲彼此相斥。藉由測量針尖在每一點的斥力,便可建構出該分子的力圖。為了得到細節,研究人員在5K的低溫及超高真空下,以AFM擷取20小時的數據。

IBM的Gerhard Meyer表示,掃描式探針技術在製作原子級複雜功能性結構的原型、裁製及研究其電子與化學性質,提供了驚人的潛力。這項技術能讓科學家深入了解分子層級的活動,例如催化劑在反應中的作用,以及當分子的電荷改變時其形貌如何變化。IBM表示,這項突破讓科學家得以研究電荷如何透過分子或分子網路傳輸,而了解原子尺度下電荷的分佈,對於建構比現行處理器及記憶體更小、更快、更省電的運算元件,是不可或缺的。詳見Science 325, pp.1110 (2009);DOI: 10.1126/science.1176210。

原始網站: http://www.physorg.com/new170685108.html

譯者:劉怡萱(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