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設計奈米結構的六個原則

新聞訊息News

設計奈米結構的六個原則

  • 上線日期:2011/11/18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從事奈米科技的研究人員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要了解粒子在奈米尺度下的交互作用,以便能設計出可靠耐用的奈米元件。最近有一群美國科學家提供了一些基本準則,或許可以幫助其他研究人員解決此難題。

由Chad Mirkin所領軍的西北大學團隊研究了如何利用DNA連結金奈米粒子(nanoparticle),使其形成晶格狀的奈米結構。該研究的目標是要找出金粒子與DNA之間特定交互作用遵循的規則,並建立最後產生的奈米結構的輪廓。他們表示此研究結果不只適用於金粒子,也可推廣至任何能夠緊密堆疊並藉由DNA連結的球型奈米粒子。

Mirkin比喻說明,該實驗就像是將DNA當成繩索連接不同顏色的大理石,然後將它們一顆顆移動到特定位置,只不過是在次奈米的精準度下進行。研究人員認為此技術在理論上可建構出任意晶格的奈米結構,並有助於簡化奈米科技所需之技術與製程。例如,以奈米粒子陣列打造目前科技無法達到的超高效率太陽電池。

西北研究團隊使用小角度X光散射,測量41個不同的晶體(皆屬於九種晶格其中之一)的結構特徵。研究人員發現藉由改變奈米粒子的大小和DNA的長度,可進一步控制晶體結構的尺寸和穩定性。該團隊將上述用來製造出特定晶格的方法歸納成六條基本準則,發表在近期的Science期刊上。詳見Science 10.1126/science.1210493。

原始網站: 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47525

譯者:黃聖杰(台灣大學物理系)
責任編輯:蔡雅芝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