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Majorana費米子在奈米線首度現蹤

新聞訊息News

Majorana費米子在奈米線首度現蹤

  • 上線日期:2012/5/3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荷蘭的研究人員利用奈米線(nanowire)構成的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與超導體相接觸,在接面處發現了Majorana費米子(fermion)的存在,不過此處的Majorana費米子並非基本粒子,而是由電子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所表現出來的準粒子(quasi-particle)。

Majorana費米子是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於1937年首先提出,該粒子是它自身的反粒子。與大家熟知的狄拉克費米子(Dirac fermion)不同的是,Majorana費米子遵守非阿貝爾(non-Abelien)統計,因此能抵抗環境造成的雜訊,這點對於量子資訊的發展相當重要,因為相較於其他會受到環境擾動的系統,Majorana費米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下傳送量子資訊。

理論學家預測,Majorana費米子有機會出現在拓撲絕緣體與超導體的接面處,拓撲絕緣體指的是絕緣才性塊材因為具有特殊的表面電子態,而在表面具有導電性。當拓撲絕緣體與超導體接觸時,表面態會變成超導性,而由於表面態算是「半調子」的二維電子系統,它們形成的超導態也會是「半調子」。物理學家相信在這種條件下可以產生具有Majorana費米子行為的準粒子。

以Leo Kouwenhoven為首的Delt科技大學及Eindhoven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將銦(In)鍶(Sr)奈米線做為拓撲絕緣體,並使其橋接由氮化鈮鈦製成的超導體電極與普通的金電極,接著冷卻到數十mK,並沿著奈米線外加一磁場。研究人員測量流經奈米線的電流如何隨電壓變化,結果觀察到在無外加磁場時,在電壓為零的兩端各有一個小峰值,這兩個小峰的位置並不隨外加磁場或電場改變,該團隊認此現象的唯一解釋就是奈米線的一端出現了Majorana費米子對。

研究團隊承認他們的量測結果並未證實Majorana費米子具有預期之拓撲特性,因此他們提議進行許多新實驗去量測這種準粒子,以理解其性質。詳見Science | DOI: 10.1126/science.1222360。

原始網站: 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2012/apr/19/first-hint-of-majorana-fermions-spotted-in-nanowires

譯者:劉翼綱(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責任編輯:蔡雅芝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