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製程甲醇轉化生質柴油
- 上線日期:2008/12/3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創新網
清華大學超臨界流體實驗室觀察到,只要於系統中加入共溶劑及在適切溫度、壓力及濃度比中操作,不需要觸媒且反應速率超快,不到 30 分鐘即可將植物油完全轉化為生質柴油。
該校化學工程系教授談駿嵩表示,超臨界流體實驗室進行超臨界流體技術研發近 30 年,在研發過程中發現創新成果,如在甲苯與丙烯烷化反應生成對異丙基甲苯化學反應中,觀察到若在超臨界二氧化碳中進行,產物產量可較現有常壓氣相製程增加 70%,且可大幅增加觸媒之壽命,此方法亦可應用於其他以乙烯及醇類為反應物之烷化反應中。再以氫化反應為例,通常是以氣液固三相方式操作,但若以超臨界流體做為溶劑,因和氫互溶,只要流體和固體兩相即可進行反應,反應速率可提升幾百倍。
由於超臨界流體具有相當多有別於液體及氣體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如低黏度、高擴散性、低表面張力、高密度及性質可隨溫度及壓力而改變等,除可做為溶劑外,自身亦可參與反應。除上述烷化及氫化反應外,亦適合應用於酯化、酵素、生質柴油、高分子等反應中。
以二氧化碳膨脹甲醇製造奈米鎳硼的氫化反應為例,在較低溫度及壓力下,轉化率可較不存在 CO2 時提升一倍之多。另外也可以利用化學流體沉積法,將有機金屬化合物在超臨界流體中藉由氫氣還原,製得奈米金屬均勻分佈於固體基材中以增進機械及熱性能或可當做觸媒之用,另亦可於晶圓上形成銅薄膜層。
在超臨界水中進行氧化反應以處理廢水或化學武器,以及水熱法製備化學物及奈米材料的製程也受到相當重視,所依據的是水在超臨界狀態時的氫鍵、介電常數、密度及離子積等性質與常態水大不相同之原理。
談駿嵩教授電話(03)572-1189號。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