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碰撞非核能專利 奈米級裝置亦可作為控制器
- 上線日期:2008/10/2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DIGITIMES電子時報
奈米科技(nanometer technology)是各國競相研發的技術,奈米科技中又細分為多種領域,不過就應用類型與發展區分,主要為奈米材料、奈米元件與奈米檢測技術…等。其中奈米元件是指以分子、原子為基礎,製造具特殊功能的微小元件,其與奈米材料與檢測技術不同,結合已發展多年的微機電技術(MEMS),較不需要重新嘗試錯誤,因此讓奈米元件研究已有不少顯著成果。
奈米元件製造的微小器件或裝置,在工業與醫療…等領域都有相當多應用,例如,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聖塔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最近發表在1份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利用奈米元件技術,他們研發出能夠隨血液穿梭整個人體,但是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的奈米貨船(Mother Ship),船體直徑50奈米,運作模式不但能偵測人體狀況,甚至能把抗癌藥物運送到指定的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
不過這類的奈米裝置都會面臨元件控制問題,如前述的奈米貨船的船身直徑僅50奈米,細部元件勢必更小,特別是如果加入微機械或是微電子裝置,人們才能更精確操控奈米裝置,但往往面臨嚴重問題,就是外部的控制機構如何控制奈米元件,如開啟或關閉特定的裝置?過去的研究多半是利用光學方式進行控制,不過光學控制法在電子設備中需加入額外控制裝置,這本身就是1個難題,若能利用電子訊號直接控制,設計問題會簡化許多。
近來荷蘭的研究人員指出,利用傳統控制模式,例如,切換開關對於奈米裝置都是不切實際,因為奈米裝置太小了,因此研究人員利用1種能在鍺結晶體(germanium crystal)上聚合的元素,形成開關,研究人員指出這樣的開關很像彈珠台(Pinball)的檔板,控制檔板的訊號則利用掃描穿隧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的尖端。
研究人員表示,透過精確的控制尖端電流與距離,已成功使2個原子被鍺結晶體開關控制下準確碰撞,整個架構就像1個原子規格的彈珠台。研究人員透露,經過觀察,這個裝置能使用簡單的電子訊號控制奈米裝置,甚至裝置就算小到原子規格都不成問題。當然整個機構還需進一步實驗,不過這項研究已開啟非利用光學,而是與原來發展多年的電子學接軌的奈米機械控制模式。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