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台灣電子業出路:科技傳產化
- 上線日期:2013/1/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CTimes
上個月又傳出惠普(HP)PC部門喊賣的消息,讓台灣代工業者再次受到震撼,就怕因此掉了訂單。然而,就如同你我皆知的情況,這些訂單接得再多,獲利仍是低的可憐,如今連品牌廠都覺得無利可圖而想脫手了,台灣公司還困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低價搶單惡性循環中,想想也覺得不值。
日前和Xilinx台灣區總經理王漢傑對談,都認為台灣電子產業是該另找出路了。我們談到的一個共識是:「傳產科技化、科技傳產化」,也就是打破電子產業是高人一等的高科技產業迷思,把它當做協助各種生活產業升級的平台助力,這樣大家都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王漢傑說:「其實在歐洲的先進國家中,科技傳產化早已經在進行,以西門子為例,身為百年老店,事業遍及各種產業,但始終給人先進科技公司的形象,就是在科技與傳產之間做了很好的整合。」
反觀台灣,包括紡織、機械工具、農產、機踏車、餐飲等各個產業,可以說是在全球化及中國掘起的洗禮下歷盡風霜,至今屹立不搖,反而磨出堅實的競爭力。同樣地,台灣曾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如今雖然風光不再,但不論是產業鏈的完整度或人才的技術實力,都仍是不容輕忽的資源。
「台灣要樹立差異化的競爭門檻,其實並不困難,關鍵在於『轉一個念』。」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