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鉍結構證實仍具鐵電性
- 上線日期:2009/11/16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鐵電材料的應用很廣,從電腦記憶體到高溫感測器等,無鉛的鉍層結構鐵電元件(bismuth layer structured ferroelectrics, BLSFs)都被視為是極佳的選項。而隨著鐵電元件微型化的迫切需求,研究奈米範疇下的內在尺寸效應(intrinsic size effect)越發重要。然而,要以傳統燒結(sintering)技術來製置備奈米晶粒級的BLSFs陶瓷,仍是一項挑戰。
科學家相信當鐵電材料的尺寸接近奈米級時,其本質特性會改變。不論對於基本理論或實際應用,釐清「多小是過小」將是決定這些材料能否應用在未來微電子結構中的關鍵。最近,由英國、瑞典與中國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名為火花電漿燒結(spark plasma sintering)的方法,成功製備出奈米晶級的BLSFs陶瓷,不僅如此,他們還首次發現晶粒大小只有90 nm的BLSFs陶瓷依然保有鐵電性的證據。
屬於Aurivillius相的BLSFs具有上述的應用潛力,其中最受矚目的化合物之一為
Bi3.15Nd0.85Ti3O12(BNdT),主要是由於其優良的鐵電效能,包括高的殘餘極化量、高抗疲勞性與低介電損耗。為了研究奈米範圍下的尺寸效應,科學家利用水解法製備奈米粉末,並以火花電漿法製造出高緻密性的BNdT陶瓷,其晶粒大小約90 nm。
相較於微米級陶瓷,奈米BNdT展現較高的介電常數,室溫下的介電損耗也大幅降低,這將有助於其在微電子元件方面的應用。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是,晶粒小至90 nm的BNdT陶瓷仍具有鐵電性。該研究團隊目前仍在探索BLSFs陶瓷失去鐵電性的的臨界尺寸到底是多少。詳見Nanotechnology 20, 385708 (2009)。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0715
譯者:蕭世男(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