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奈米顆粒豆莢結構」研究 榮登國際期刊
- 上線日期:2008/7/23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Pchome新聞 2008/07/18
奈米線被認為是下個世代光積體電路最可能的單元材料之一。台灣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控制「金奈米顆粒」長成「豆莢結構」的參數,可以讓「奈米線」被工業化大量生產;未來5年內,光積體電路將可被廣泛運用在光纖通訊上,台灣的科學研究,也榮登國際刊物─「自然期刊(Naturephotonics)」。
科技日新月異,傳播介質已經從20世紀的電子,漸漸進步到光子。台灣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系教授周立人指出,利用光子取代電子的概念,進行運算、邏輯操作的新型光學電腦,所擁有的超高速運算能力遠遠超過傳統電腦。
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清大研究團隊發現控制「金奈米顆粒」長成「豆莢結構」的參數,這項發現可以使得下個世代光積體電路─奈米線,被工業化大量生產;當光積體電路未來可以被廣泛應用在光纖通訊和光學信號傳輸上時,不管是效能、速度、與資訊傳輸量,都將超越目前任何晶片技術。
而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也預測,奈米線將在5年後最具發展潛力的單元材料。
周立人:『他可能以後當光學電腦,所以說他的速度、傳輸速度很快,他的記憶容量很大,他以後在光纖傳輸的時候,不需要用電線,這方面他都有可能的應用。如果照美國英特爾公司預測的話,2013年以後,我想有可能在這方面,奈米線的應用會越來越清楚。』台灣團隊這次的研究成果,不只刊登在四月份的「奈米通訊(NanoLetters)」期刊,更獲選該期的封面故事。而6月份「自然期刊(Naturephotonics)」也將這份研究論文以專題報導方式呈現,讓國際更了解台灣的科技突破。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