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量子點發光元件誕生了
- 上線日期:2009/7/1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美國科學家最近證實可以利用單一種結構,製作出發光範圍涵蓋可見光波段的的混合有機量子點發光元件(hybrid organic-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evices,QD-LED)。研究人員採用ZnCdS與ZnCdSe量子點,將QD-LED的發光範圍擴展至深藍及深紅,同時保留發綠光與橘光的載子傳導材料。QD-LED可發出飽和純色又既堅固耐用,而且還保有有機發光元件高效率、可撓曲及低成本的優點。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Polina Anikeeva及Jonathan Halpert等人利用CdSe、ZnS、ZnSe層與半導體化合物ZnCdS及ZnCdSe,合成發光範圍足以涵蓋可見光波段的膠狀量子點。他們採用一種能與各類量子點都相容的有機基板,並利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將量子點沉積在基材上:先以旋轉鑄模法(spin casting)在彈性體印章上形成量子點單層(QD monolayer),再將此單層印在元件結構內。
由於此方法能獨立製作量子點,因此各種顏色的量子點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元件結構。換言之,這種QD-LED讓研究人員能透過一個簡單又便宜的步驟同時沉積紅、綠及藍量子點做為畫素,因此具有應用在RGB平面顯示器上的潛力。
與先前的QD-LED相較,MIT的元件的效能在綠光增加了4倍,在橘光則增加了30%,這得歸功於基板有機載子傳導材料與量子點之間的非輻射能量轉移作(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亦即在有機薄膜中產生的激子(exciton)能有效地轉移至量子點。
雖然MIT小組成功地找到一系列能提出激子給綠、橘、紅色量子點的載子傳導材料,但在藍光方面卻面臨效率不彰的挑戰。該小組提議可以透過設計並合成寬能隙的載子傳導有機材料,來改善激子能量轉移,讓電荷直直接注入藍光量子點。Anikeeva表示,這類材料是填補紅光-橘-綠及藍光QD-LED效率落差的關鍵。詳見Nano Lett. DOI: 10.1021/nl9002969。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9538
譯者:劉怡萱(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