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干涉條紋能製造感測模板

新聞訊息News

干涉條紋能製造感測模板

  • 上線日期:2008/7/23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http://nano.nchc.org.tw

英國科學家最近結合了干涉微影術(interference lithography)、金屬沉澱法與蝕刻術,製造出範圍達公分級、高度均勻奈的米結構陣列。這種使用標準鍍膜技術製作出來的元件,搭配白光光源及光譜儀便可成超靈敏的生物感測平台。

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首先在2×2 cm大的熔融二氧化矽(fused silica)基板上,沉澱一層20 nm厚的鉻薄膜,接著把一層120奈米厚的AZ3100MI正光阻劑塗佈在鉻薄膜上,並在100°C下烘烤15分鐘。為了定義圖形,此團隊採用以洛依德反射鏡(Lloyd's mirror)架構為基礎的干涉微影術。他們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放置一面鏡,並且以波長442 nm的s偏振雷射光束照射,入射光與反射光產生干涉而形成亮暗條紋的光學圖形。

光阻劑曝露在干涉條紋下8秒後,將樣品轉動90度再曝光一次,以形成奈米柱陣列圖樣。接著經過顯影及沖洗後,以反應性離子蝕刻術(reactive ion etching)移除殘餘的光阻劑,再一次蝕刻術將陣列圖形轉移到二氧化矽基板上。最後,研究人員將40 nm厚的銀薄膜沉積到熔融二氧化矽奈米柱上,以製造具有局部表面電漿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的週期性奈米金屬結構。

為了測試其金屬奈米結構陣列,研究人員在晶片上添加純酒精並觀察其消光頻譜(extinction spectrum)的位移,結果發現在滴上酒精後,頻譜的峰值由原先的585.3及493.6 nm移動至451.3及618.2 nm。該小組的Kyle Jiang表示,柱子的大小可藉由曝光量的多寡加以調整,而柱間距則可透過改變雷射光的入射角度來更改,他們希望微調奈米金屬結構使陣列有更強的場強化(field enhancemetn)性能。詳見Nanotechnology 19, p.215305 (2008)。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4585
譯者:劉丞彬(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