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專家觀點:「嗅覺」是感測器技術的死穴?

新聞訊息News

專家觀點:「嗅覺」是感測器技術的死穴?

  • 上線日期:2011/3/3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

高效能的感測器(sensor)和傳感器(transducer)是許多現代設備中經常用到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們應用和嵌入如此廣泛,以致於我們經常忽略其存在,或並未完全體認到它們所扮演的角色。對應每一種物理現象,我們都有可用的感測器,但氣味除外…這種現狀會很快得到改變嗎?

我們能夠以很高的靈敏度和精度檢測光(甚至單一光子)、聲音、壓力、加速、位置、電流、電壓、溫度、電場、磁場等參數。其中許多感測器價格低、性能高、體積小,功耗也很小(甚至為零)。但仍有一個領域尚在我們目前建構的低成本、易用感測器範圍之外:嗅覺,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味覺。

不久前的某一天,我看到了兩件非關聯事件,讓我突然想起這方面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關於狗及它們嗅覺的電視節目,節目焦點是一種大型偵探犬。該節目解釋了這種偵探犬的鼻孔及結構如何實現很長的空氣流通路徑,同時還能有效防止呼氣干擾到吸氣。

第二件事是一個新聞,說的是因為解讀出嗅覺工作原理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的得主之一,撤銷了兩篇科學論文,原因是她和她的同事沒能持續其研究成果。儘管我們在感測領域累積了許多技術,但嗅覺似乎仍十分神秘;即使只有極小腦容量的昆蟲(如蚊子)也可以感知特定的氣味,並知道該往哪裡走和如何避免碰撞。

當然,我們擁有複雜的儀器,如液相或氣相色譜儀,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可以再造鼻子的功能。我們還有能夠檢測單種氣味(如某種碳氫化合物)的特殊分子感測器,方法是在感測器處產生局部的物理和化學相互作用。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