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奈米柱彎曲大解密

新聞訊息News

奈米柱彎曲大解密

  • 上線日期:2009/7/3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電子束誘發沉積(electron-beam induced deposotion, EBID)是一種新興的奈米製造技術,它能直接將各種材料沉積成任意形狀的三維結構。其實在1930年代電子顯微鏡問世後,科學家就已經發現EBID這個現象,它是吸附在顯微鏡真空腔表面的有機分子分解後的結果,會在擷取電子影像時汙染樣品,所以一直被當成麻煩看待,直到奈米時代登場才獲得翻身的機會。

EBID可以用來製作獨立(free-standing)的奈米結構,以應用在掃描探針顯微鏡、場發射及奈米電子元件中。然而,在沉積密集的奈米結構時,新的問題接踵而來。科學家觀察到在生長獨立的奈米柱(nanopillar)時,先前已經長好的奈米柱往往會因不明原因而彎曲。

為了了解這種鄰近效應背後的機制,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證實彎曲不是發生在生長期間,而是發生在以電子顯微術為以經生長好的奈米柱擷取影像時。

該小組也發現這個現象不像過去所認為的,可以歸咎於奈米柱之間的靜電作用,而主張是在為已經生長好的奈米柱擷取影像時,所產生的二次電子(secondary electron)造成奈米柱的結構改變。他們還分析了實驗條件,以防止已經沉積好的結構產生彎曲。詳情請參考Nanotechnology 20, p.285308 (2009)。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9791

譯者:蔡雅芝(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