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2011 VLSI Symposia京都揭幕 台灣發表論文受重視

新聞訊息News

2011 VLSI Symposia京都揭幕 台灣發表論文受重視

  • 上線日期:2011/6/1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為期三天的「2011 VLSI 技術國際會議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於6月14日在日本京都揭幕;此次大會全球共有87篇論文發表,其中台灣獲選論文數為9篇,主題涵蓋 CMOS邏輯元件foundry platform、 3D IC 的 TSV 及製程的關鍵技術,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NVM)技術等主題。

台灣獲選的論文上榜率雖然百分比不高,但已受到廣大的重視,投稿論文數僅次於美國及日本,今年首度超越韓國。以上榜論文排名來看,整體排序前二十名,台灣有台積電、旺宏及交通大學進榜。學術界的排名,全球大學前兩名為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則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列第三。

擔任該會委員及會議主持人的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莊紹勳表示,台灣擁有傲視全球的二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聯電,論文發表數雖不多,但應有實力可以在未來為台灣締造新的半導體「三國時代」,亦即與美、日二大國來競逐論文表現,這也是台灣各界所期待的。他建議,台灣各大學院校應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講究創新及運用昂貴的製程設備,才有可能在論文的質量上與世界知名大學力拼。

莊紹勳指出,VLSI技術國際會議緣起於1980年,由美國IEEE EDS及日本最大的應用物理學會(The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聯合發起,偶數年於美國夏威夷舉行,奇數年於日本舉行。該會議被視為半導體製程、元件技術發展的指標,是VLSI領域技術發表的期艦會議(flagship conference),上榜的論文有些比權威的IEDM會議還困難。長期以來,此一國際會議一直扮演半導體VLSI高科技電子IC相關產業火車頭的角色,因此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大半導體廠的菁英前來參與盛會。

該研討會今年的重點,除了先進邏輯元件製程技術外,在先進的記憶體技術論文也不遑相讓。目前的IC大廠,群雄競逐20奈米的技術且製程技術已幾乎達到平面電晶體(Planar CMOS)的瓶頸。先進邏輯元件製程技術是CPU、繪圖晶片、通訊IC、消費性電子如手機、DVD訊號處理IC等的核心技術,目前已到20奈米技術將進入可以量產的階段,然電晶體結構或製程技術,趕不上微縮(scaling)的需求。

因此未來幾年,3D的電晶體結構,如 FinFET 或類似的結構,將成可能的主流技術。在IC後段製程,這二年尤以3D IC的TSV (Through Silicon Via)最受矚目,主要是IC設計業者希望藉此突破SoC技術,在可預見的未來,誰能搶得先機,就可主導未來3D IC的發展。

<全文>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