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CES觀察:智慧型電視更聰明了嗎?
- 上線日期:2013/1/1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智慧型電視(smart TV)本身並沒有問題,但似乎開始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在 2013年度的國際性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包括LG、 Samsung 、Panasonic等電視大廠爭先恐後地“重新定義”智慧型電視,在智慧型電視平台上各出花招,新推出包括「魔法遙控器」、個人化以及語音辨識等功能;但這許多新功能雖然迷人,同時也讓人困惑。
所謂的智慧型電視,最初設計動機是能播放來自網際網路、電視廣播、隨選視訊串流以及社交媒體的各種內容;市場研究機構 IHS 資深分析師Ed Border表示:「消費者希望能透過電視機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網際網路內容,或是任意選擇他們想看的那些基本需求仍然存在,而包括Google、Samsung、LG與Panasonic等廠商就是在爭奪這個商機。」
但Border表示,智慧型電視所能搜尋到的內容夠不夠力,端看與內容供應商之間的協議以及該平台的整合程度,因此在整個智慧型電視產業仍然各自為政的情況下,恐怕沒人能取得越來越多的內容、應用程式與服務的完整掌控權。可是現在,智慧型電視業者們並沒有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以上問題,反而是將焦點集中到使用者介面等邊邊角角。
LG的「魔法遙控器」
舉例來說,LG技術長Scott Ahn的觀察心得是:「智慧型電視有很多智慧功能,但是消費者與這種電視互動的方法卻不夠智慧。」於是該公司推出了自家品牌智慧型電視專屬的「魔法遙控器(magic remote)」,這種遙控器能讓消費者用「寫數字」的方法來切換頻道,還能讓消費者跟遙控器(非電視)說話;使用者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進行體感控制,不必費勁地揮動手臂。
Panasonic訴求「個人化」
在此同時,Panasonic北美分公司總經理Shiro Kitajima則是看到,智慧型電視在內容存取方面的易用性是個大問題,於是該公司開始推廣「我家的電視螢幕(My home TV screen)」功能,也就是在單一選單介面上提供電視廣播、線上內容以及個人社交媒體內容(照片或視訊),而且強調這個智慧型電視選單頁面的內容能讓使用者自訂;透過內建在電視的小型攝影機,電視還會辨別出不同的使用者,根據不同人的設定內容顯示個人化選單內容。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