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急迫功效的穿戴式定位
- 上線日期:2014/4/8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CTIMES
雖然智慧手機的功效愈來愈往娛樂取向發展,如遊戲、影片;以及穿戴式電子開始往健康取向發展,如運動、睡眠等,但在兩者發展之前,智慧手機與穿戴式電子,其實都是為了個人資訊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而有的產物。
PIM聽起來有些學術性,但內容即是聯絡人、待辦事項、行程安排等功效,此方面約在1990年代開始發展,如Lotus公司的Organizer(操作畫面與實體萬用記事本相仿),或Microsoft的Schedule+(之後與Microsoft E-Mail結合成Outlook)等PC軟體。
PC軟體當年多在桌上型電腦上使用,無法外出使用,因而有Apple的Newton(PDA,個人數位助理)與Timex的Datalink手錶出現,使商務人士出門在外,即便不打開筆電,也可以查一下名片、查一下待辦事項,以及裝置主動發出行程提示等。之後智慧手機展露,也是以PIM的功效價值為主打,而近年來開始展露的智慧錶,也同樣訴求PIM功效。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