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技術為白熾燈注入新生命
- 上線日期:2016/2/23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組成的研究團隊宣稱,研究人員們正成功地「結合傳統燈泡的溫暖外觀以及21世紀的能源效率」。儘管這項研究屬於「奈米光子學」領域,但MIT的研究人員認為這項在燈泡研究的成果,也適用於其他能量轉換技術。
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新結構採用了真空中的傳統鎢絲,透過外部塗層或環繞次級結構,能夠擷取可見光外部的輻射,並使其反射回燈絲,以便被重新以可見光吸收後再次發射。這些光子晶體形式的結構採用地球上豐富的元素以及傳統材料沈積技術加以製造:不僅可作為IR波長的反射器,也成為了可見光光譜的帶通或高通光譜濾波器。熱能不斷返回燈絲,並且隨著電流的電阻加熱提高燈絲溫度而持續累積。
研究人員指出該方案在理論上約可達到40%的發光效率,不過至今所製造的元件大約在6%左右。然而,這已經能媲美緊湊型螢光燈(compact fluorescent;CFL)以及現有LED燈的光源了。
全文連結: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719323_480702_NT_8788f96e.HTM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