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石墨烯奈米帶成就超高儲存密度記憶體

新聞訊息News

石墨烯奈米帶成就超高儲存密度記憶體

  • 上線日期:2010/12/1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德國、瑞士及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聯手利用帶狀石墨烯(graphene nanoribbon)製作出新型的記憶體。該元件的面積極小,因此可以達到非常高的儲存密度,遠超過現今的矽晶片技術水準,讓摩爾定律(Moore's law)得以持續存活下去。

記憶體的儲存密度在過去的20年來一直以指數成長,持續遵守摩爾定律。單一記憶胞(memory cell)的尺寸越小,儲存密度就越大,而矽元件的尺寸極限在10 nm左右,此即矽記憶體儲存密度的極限。石墨烯是單原子厚的二維平面材料,由於具有絕佳的電性及力學性質,被看好是製作小於10 nm元件的材料。

米蘭科技大學(Politecnico di Milano)的Roman Sordan與其研究伙伴最近利用帶狀石墨烯製作出10 nm的記憶胞。他們先將V2O5奈米纖維沉積在石墨烯上,再以氬離子束蝕刻得到帶狀石墨烯。以奈米纖維作為蝕刻光罩的優點是可產生小於20 nm的奈米帶,與標準微影製程相較下也具有更平順的邊緣;粗糙的邊緣常會導致效能的下降。V2O5纖維的另一項優點是很容易移除,只要在奈米帶成型後用水沖洗即可去除,是一項對環境友善的製程。

研究人員發現改變閘極電壓脈衝的極性能讓元件在「0」與「1」的狀態之間切換。一旦切換後,關掉閘極電壓並不會改變元件狀態,亦即該元件具有記憶功能。Sordan解釋此記憶效應或許來自於奈米帶週遭的電荷,這些電荷被吸附在元件的二氧化矽基板上的水分子所捕獲。

此石墨烯奈米帶元件的反應時間(transition time)比利用石墨烯或奈米碳管作成的元件要小3個數量級。元件的反應時間與其最高時脈頻率直接相關,反應時間越短,操作頻率就可以越快。Sordan表示他們的元件很耐用,可作成靜態隨存取記憶體以及非揮發快閃記憶體,適合超高儲存密度的應用。

研究人員正嘗試用帶狀石墨烯發展數位邏輯閘。他們已成功作出石墨烯邏輯閘,但是認為奈米帶邏輯閘將有更佳效能。詳見近期的Small | DOI: 10.1002/smll.201000854。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4264

譯者:劉家銘(成功大學物理系)
責任編輯:蔡雅芝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