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石墨片量產技術問世

新聞訊息News

石墨片量產技術問世

  • 上線日期:2009/1/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澳洲的研究人員發展出一套化學方法,能用來製備公克級的石墨片(Graphene)。該技術是讓實驗室常見的乙醇與鈉產生反應,並且加熱所產出的石墨薄片,接著利用超聲波使其分離。由於產量大,對於石墨片的實際應用將有推波助瀾之效。

石墨片是四年前由曼徹斯特大學的Andre Geim等人首次成功製備,當時是利用膠帶將石墨片從石墨上撕下,這種耗時又費力的方法雖然能夠得到原始的石墨片,但產量只有數毫克,無法達到工業量產要求。稍後還有其他製備石墨片的化學方法被發展出來,例如將氧化的石墨弄碎成氧化石墨片,再用聯氨使其還原,但由於化學製程會破壞碳材六角晶格的規律性,因此製造出的石墨片皆有缺陷。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John Stride與其在澳洲核子科技組織的同伴最近研究出一種新的技術,能從完全非石墨先驅物的乙醇與鈉,製備出石墨片。他們先讓乙醇與鈉在壓力下反應形成白色粉末,粉末加熱後會變黑。該材料係由熔接在起起的碳膜構成,以超聲波加以聲裂便可得到單層石墨。

Stride表示,上述方法有別於「由大做小」(top-down)的膠帶法之處,在於其石墨晶格是在反應中形成,是真正「由小做大」(bottom-up)的製程,因此有可能在過程中摻雜其他原子來進一步調變石墨薄片性質(如電導率)。

石墨片有極佳的導電性,可以應用於比傳統矽晶片省電的高速電晶體中。此外由於透光率高,單一石墨片也可作為透明電極,應用在顯示器、觸控式螢幕及太陽電池上,挾其成本低、具可撓性的優勢取代目前使用的氧化銦錫(ITO)透明導電膜。石墨片亦能增加電容器的電荷密度,且因質輕適合應用在隨身電子用品中。該團隊已將其技術申請專利,並持續研究石墨片電容器及電極的技術。詳見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10.1038/nnano.2008.365。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7028

譯者:劉家銘(成功大學物理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