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壓縮讓干涉術更上層樓
- 上線日期:2010/5/14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德國物理學家讓數百顆原子產生「糾纏」(entanglement),藉以降低測量自旋時特定方向的不準確度,並利用此自旋壓縮(spin-squeeze)原子大幅提高了干涉儀的精準度。這項技術如果推廣到能處理數百萬顆原子,將可大幅提升原子鐘的準確度。
量測原子的自旋時,其不準確度會遵守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ity principle),換言之,自旋在某分量的不準度乘上另一分量的不準度會大於某一基本量。如果原子間無交互作用,各方向的不準度皆相同,且會與原子數目的平方根成正比,類似非量子或古典系統中的行為,因此又稱為「古典極限」。
根據測不準原理,科學家可以壓縮某一方向的不準度,但代價是另一方的不準度會增加。事實上,科學家早就將此壓縮技術應用在光子上,借以提昇光干涉儀的性能。最近,海德堡大學的Chrestian Gross等人將此技術應用在原子自旋的量測上,他們將約數百個銣(Rb)原子侷限在一維光晶格(optical lattice)中,再將冷卻至及幾nK,使原子全部處於同一量子態而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