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奈米級OLED登場

新聞訊息News

奈米級OLED登場

  • 上線日期:2009/12/2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奈米級光源對於生物感測(bio-sensing)、高密度儲存、近場光學微影術(near-field optical lithography)及奈米光電(nanophotonics)方面的應用相當重要,不幸的是,大部分無機半導體製作而成的發光二極體由於製作上的困難,外加量子侷限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會導致電子能帶結構改變,因此並不適合微型化。幸好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中的有機發光材料由於屬於非晶(amorphous)結構,因此不會受到量子效應的限制,為微型化提供了另一項契機。

近來有研究人員利用絕緣材料(如二氧化矽)隔開主動發光層,嘗試製作奈米級的OLED,這些研究證實在絕緣層中將OLED主動發光材料圖案化(patterning),以產生次微米級發光畫素是可行的。美中不足的是,這類元件的製程常會引發電荷散佈(charge spreading),使發光區域的面積遠大於預期。

最近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團隊使用奈米壓印微影術(nano-imprint lithography, NIL),將奈米級OLED中的主動發光層真正「隔絕」起來。他們的作法是先以奈米壓印術製作出具有垂直側壁(sidewall)的SU-8奈米通道(nanochannel),再將NPB及Alq3這兩種有機金屬分子蒸鍍在奈米通道中,克服了電荷散佈的問題。

研究人員將利用SU-8奈米通道製成的元件與微米級發光源相互比較,發現即使尺寸縮小至奈米級,元件效能並不會因此打折扣。此外,研究人員利用表面電位顯微術(surface potential microscopy, SPM)觀察到元件表面電位呈週期變化,證實主動發光材料確實在電性上被隔絕起來,因此能由奈米級的OLED發光,實現了OLED微型化的願景。詳見Nanotechnology 20, p.405204 (2009)。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1146

譯者:林建佑(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