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量子點薄膜的電荷捕捉機制
- 上線日期:2015/6/23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歐洲科學家日前首度透過實驗勘測出半導體量子點(Quantum Dot)薄膜能隙中的電荷捕捉態密度。此研究顯示電子被捕捉在材料價帶(valence band)附近,與理論值計算相符。研究結果可望有助於設計、製造出更優良的量子點元件,例如太陽電池、LED與熱電裝置。
電荷捕捉指的是電子與電洞被困在缺陷中,此現象會發生於任何膠體量子點系統,並影響膠體量子點裝置的效能,造成重大問題。電子與電洞一旦被缺陷所捕捉,即無法穿透該材質。換言之,電荷的遷移率因此打折,對裝置的電子特性帶來負面影響。
截至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都以鈍化量子點表面的方式(例如使用有機配位體)讓表面缺陷結構失去捕捉電荷的能力。但這些配位體很容易由表面剝落,幾乎不可能徹底鈍化量子點。此外,電荷捕捉的物理與化學過程很困難徹底釐清,而量測量子點能隙中的能帶密度的實驗又極為鮮少。
全文連結: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1032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