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天線化身監控生物分子新利器
- 上線日期:2013/9/6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瑞士與美國研究人員攜手研發出一款新型電漿子晶片(plasmonic chip),能夠在水中以超高靈敏度測量紅外光吸收光譜。多數生物分子存在於水性環境中,但由於水分子會強烈吸收紅外光,這使得即時監控生物分子交互作用變得相當困難。然而,此元件不僅能克服上述問題,並且和傳統複雜的光學儀器相較之下,僅需少量樣品便能完成紅外光吸收光譜。
許多分子在紅外光照射下會產生振動,而分子振動模式則與其鍵結有關。因此,若能探測分析生物分子振動便能間接得知樣本分子結構,甚至能更佳瞭解其基本生物功能。此外,這些資訊更可望用來監控病情如何進展,並有助於改良治療方法。
近年來,新興研究領域「電漿子學」(plasmonics)利用特別製作的金屬奈米微粒能與中紅外光波段產生共振。這些奈米粒子利用了侷域性表面電漿子(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也就是金屬表面電子的集體振盪行為,並且能作為可捕捉更多光線的高效奈米天線。如此發生在紅外光頻譜下的電漿子共振可用來探測分子中各種不同的振動模式。
全文連結: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868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