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自組裝單原子層能讓有機電晶體更穩定

新聞訊息News

自組裝單原子層能讓有機電晶體更穩定

  • 上線日期:2011/3/1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展出一種新方法來控制有機電晶體(organic transistor)閘極的電性,這項技術能提高有機電晶體在空氣中的穩定性,也有助於製作性能更佳的發光器、偵測器及太陽電池。

改變有機半導體的化學結構並非易事,因此科學家很難控制有機半導體電晶體的啟動電壓(turn-on voltage)。史丹佛大學的Yoonyoung chung等人藉由控制閘極介電材料中的電偶極(electric dipole),克服了上述困難。他們在電晶體的閘極內分別使用磷酸正十八酯(octadecylphosphonic acid, OPA)或十八烷基硅烷(octadecylsilane, OTS)自組裝單原子層(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這兩種分子可依靠不同的基團附著在氧化物表面上,研究人員因而得以在兩層SAM之間建立一個0.5 V的電位差。對於通常只需以低電壓操縱的奈米電子元件而言,0.5 V已經大到足以左右元件的電子行為了。

史丹佛團隊認為他們發展出來的這項技術具有通用性,不單只是有機半導體,其他類型的半導體也適用,應用範圍更不只限於電晶體,也可以應用在發光或光偵測元件及太陽電池中,藉由改便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能障來控制電荷載子的注入。

雖然SAM已經被數個研究團隊用來控制有機半導體電晶體的啟動電壓,但史丹佛團隊的新技術讓SAM與半導體間得以具有相同的界面。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界面上的些微差異通常會導致半導體有明顯的電荷傳輸。此外,控制閘極介電材料中的電偶極能降低「電子捕獲」(electron trap)的效應,使n型通道的有機電晶體在空氣中更穩定。詳見近期的Nano Lett. | DOI: 10.1021/nl104087u。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5312

譯者:蔡雅芝(逢甲大學光電學系)
責任編輯:蔡雅芝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