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碳管記憶體飆出速度新記錄

新聞訊息News

碳管記憶體飆出速度新記錄

  • 上線日期:2009/2/16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芬蘭科學家率先製作出以奈米碳管場效電晶體(carbon nanotube field-effect transistor)為基礎的記憶體,其切換時間僅100 ns,比先前類似元件的最佳紀錄快了105倍。此速度可媲美已商業化的矽基快閃記憶體(目前單一記憶胞的寫入和清除時間仍需100 ms以上)。

研究計畫主持人Paivi Törmä表示,此結果相當令人驚艷,因為他們尚未進行最佳化或改良。此外,這種以奈米碳管製成的記憶體非常耐用,經得起超過一萬次的操作(此為快閃記憶體的壽命規範)。

Törmä的研究團隊先以原子層沉積技術(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在高摻雜的矽晶圓上長一層氧化鉿(HfO2)薄膜,矽晶圓亦做為元件背閘極(back gate)之用。接著,他們將單壁式碳管的懸浮溶液散佈於HfO2上,再利用電子束微影在碳管上製作鈀(Palladium)電極。最後,再於元件頂端沉基一層HfO2作為保護層。

Törmä指出,碳管記憶體的操作如此神速,是由於結合了碳管和HfO2介電層兩種材料特性。碳管的電子特性非常適合高速操作,且其對於週遭環境相當敏感。HfO2介電層含有許多能量稍高於碳管能隙的缺陷態(defect states),碳管的電荷載子可以有效利用這些缺陷態來充放電,避免電荷蓄積等問題。

上述元件可以被應用在快閃記憶體式硬碟中,但最適用於可攜帶式元件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s和隨身碟,因為這些應用要求極低的操作電壓和很小的漏電流。而且由於是奈米級元件,可以在有限區域內緊密堆疊。

此元件目前的結構採用了綜合閘極(global gates),因此無法大量生產,但未來可使用局部閘極(local gate)加以克服,這也有助於元件製造相容於現行的矽基元件製程。然而,碳管的電性及座落晶片的位置仍需更精確地掌握。詳情請見Nano Lett. DOI: 10.1021/nl8029916。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7434

譯者:蘇清源(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