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可撓式高效固態照明元件亮相!

新聞訊息News

可撓式高效固態照明元件亮相!

  • 上線日期:2012/4/1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韓國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以石墨烯(graphene)作為透明電極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其螢光(fluorescent)與磷光(phosphorescent)發光效率分別為37.2 lm/W及102.7 lm/W,皆大幅超越一般OLED元件。此研究結果證明石墨烯薄膜可作為稱職的透明電極,應用於高效率可撓式有機光電元件的製作。

銦錫氧化薄膜(indium tin oxide, ITO)具有透明且高導電的優點,已廣泛使用於各種顯示器及太陽電池中,作為透明電極,不過它有缺點:銦的價格昂貴且供應有限,而ITO薄膜易脆的性質亦無法用來製作可撓式元件。因此,神奇材料石墨烯被看好有機會取代ITO薄膜。然而,石墨烯也有自己的困擾:功函數(work function)較低及片電阻值偏高。石墨烯的功函數只有約4.4 eV,導致電洞不容易注入石墨烯電極與披覆其上的有機層間,因為這兩種材料介面會形成高注入能障。另外,石墨烯的片電阻值為300 Ω/sq,也遠高於ITO的10 Ω/sq。

浦項(Pohang)科技大學的Tae-Woo Lee等人研發出一種技術可將石墨烯的功函數提升至6 eV。他們利用水分散型的導電聚合物修改石墨烯表面,在石墨烯與有機層間產生功函數梯度,使電洞能輕易注入有機層內,進而提升元件電流。該團隊同時以HNO3和AuCl3等化學藥劑摻雜石墨烯片,成功地將片電阻值降至30 Ω/sq,使石墨烯電極元件的操作電壓與一般ITO元件不相上下。

韓國團隊也對OLED成品進行的彎曲測試,證明石墨烯可承受彎曲半徑7.5 cm及1.25%的應變,在經歷1000次的彎曲測試後仍無損元件電流密度。應用石墨烯電極製成的白光OLED亦展現出優良的電致發光頻譜,其CIE色度座標為(0.32, 0.42)。

該研究團隊認為此種可撓式光源可望應用於高階照明、可伸縮OLED顯示器以及太陽電池等。他們目前正著手優化此石墨烯透明電極,希望進一步提高其導電率。詳見Nature Photonics 6, pp. 105(2012)|DOI:10.1038/nphoton.2011.318。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8577

譯者:翁任賢(成功大學物理系)
責任編輯:劉家銘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