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人體感測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

新聞訊息News

人體感測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

  • 上線日期:2010/3/31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霍爾斯特中心(Holst Centre)和其他致力於研究人體區域網路的機構,在從事監測人體生命跡象、依照需要控制藥物的投遞,並在其他的仿生人(bionic man / woman)以及殘障和老人年的照護上不斷取得進展。不幸的是,要在人體內更換電池,往往會帶來相當高的死亡率,風險不僅是疼痛和感染。在這一方面,體內能量採集技術便可發揮潛在優勢。然而,目前在這類應用中,生物電池(biobatteries)和熱電能源產生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均只能提供極少量的電力。

通用電氣全球研究部首席科學家Radislav Potyrailo提出了有趣的想法,包括如何將“無所不在的被動式高頻RFID標籤轉換為電感耦合感測器;新開發提供16位元解析度的感測器讀取器;以及毋須定製帶有一個類比輸出的RFID記憶體晶片。”據表示,他的新型被動式RFID感測器可檢測每十億分之一或每百萬分之一的氣體濃度,以及兆分之一至十億分之一的液體濃度。

泰國Songkla University材料物理系副教授Nantakan Muensit也對壓電能量採集方法感興趣,在她提出的方法中,微機電系統(MEMS)或許可植入人體,而且可用於許多其他的應用。換言之,感測器和採集器將被整合在一個極微小的裝置中。她把壓電材料作為在振動中使用壓電效應採集能量的迷你發電機,甚至可作為在溫度變化時使用焦電效應採集能量的迷你發電機。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