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氣膠法突破奈米碳管薄膜之製備瓶頸

新聞訊息News

氣膠法突破奈米碳管薄膜之製備瓶頸

  • 上線日期:2009/4/24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以往要大量製作以奈米碳管為基礎的元件,多半是透過轉印(transfer printing)預先長好的碳管網絡(CNT-networks),或是沉積碳管懸浮溶液。最近芬蘭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及諾奇亞的奈米科學實驗室發展出另一種新方法,可在室溫下直接透過乾式沉積在基板上形成碳管網絡,開啟了低成本量產高效能薄膜電晶體的可能性。

這項技術首先以氣膠法(aerosol methods)合成單壁式奈米碳管,利用懸浮催化劑於一氧化碳為碳源氣體下生成碳管,接著讓一氧化碳為載流氣體將碳管帶至低溫區進行沉積,藉由靜電沉積法(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便能在室溫下於硬/軟性基板上形成一均勻的網狀碳管薄膜。

這種碳管薄膜所製成的薄膜電晶體比有機材料製成者性能更好,同時也具備低成本的優勢。此外,此項技術是單一步驟,不像其他多步驟沉積技術會在過程中破壞碳管的本徵特性,而低溫沉積對於某些無法承受高溫製程的基板在應用上尤其重要,例如電子紙、電子標籤(smart tags)、可撓式顯示器及人造皮膚。

為了驗證這種乾式沉積碳管薄膜的電晶體元件特性,研究者製作了兩種類型的電晶體元件架構:一為製作於傳統基板(Si/SiO2)上的背閘極式電晶體(bottom-gate transistors),另一為製作於軟性高分子基板上的頂閘極式電晶體(top-gate transistors)。實驗結果證實元件具有高的操作性能,其開關比(on/off ratio)達105,且場效遷移率(field-effect mobilityes)可高達4 cm2/V·s。

該小組也分析了背閘極碳管電晶體在轉換特性,他們發現利用單原子層沉積法(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於碳管薄膜上沉積一氧化鋁層,可以幾乎完全消除遲滯(hysteresis)現象。詳情請見近期Nanotechnology 20, 085201 (2009)。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38342

譯者:蘇清源(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