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籠狀奈米金粒可協助偵測腫瘤

新聞訊息News

籠狀奈米金粒可協助偵測腫瘤

  • 上線日期:2012/1/2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奈米科學網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非侵入式的醫學造影技術,利用光聲影像斷層掃描術(photoacoustic tomography)來觀察籠狀奈米金顆粒(nanocage)如何累積在實驗鼠的淋巴結(lymph node)內。這項技術讓科學家能更佳瞭解籠狀奈米微粒在淋巴系統的轉移運動學(transport kinetics),將有助於設計癌症診斷的新工具。

由華盛頓大學的Younan Xia等人發明的籠狀奈米金顆粒是新型奈米結構,具有中空的內部和極薄的多孔壁,直徑一般在30到100 nm間。透過不同的設計,這些結構可以強烈吸收及散射波長為700-900 nm的近紅外光。此波段內的近紅外光能深入穿透生物的軟組織(soft tissue),所以適合用來產生光學影像。

研究團隊首先將籠狀奈米金顆粒溶液注射入實驗鼠的前腳掌,這些粒子會通過淋巴系統並在淋巴結累積。研究人員利用反射式光聲造影術成功地確認這些奈米金在淋巴結中的位置。此技術使是以近紅外雷射脈衝照射所欲探測部位,然後分析淋巴結內的籠狀奈米金產生的光聲效應訊號。

腫瘤是以入侵鄰近組織的方式擴散,癌細胞會經過淋巴系統並進入血流中。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 SLN)是離腫瘤最近的淋巴結,癌細胞最有可能在此區域開始進行轉移。傳統造影技術必需注射有機染料及放射性膠質,屬於侵入性醫療行為,而此新成像技術不僅有非侵入性的優點,且能定位出籠狀奈米金聚集在前哨淋巴結中的位置,可深入組織達70 nm。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可能取代目前醫院慣用前哨淋巴結活組織切片法(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該侵入式手術已成為腋下分期(axillary staging)的標準,而在進行前哨淋巴結活組織切片之前需對該淋巴結繪圖(SLN mapping)。該團隊認為他們的籠狀奈米金顆粒能提供非侵入式的淋巴結繪圖,可來幫助癌症病患找到前哨淋巴結的位置。

此團隊目前計畫研究金奈米籠狀顆粒是如何在淋巴系統中流動,另外,他們也打算改變籠狀奈米金顆粒的表面並觀察對應的行為特性。詳見ACS Nano|DOI: 10.1021/nn203124x。

原始網站: http://nanotechweb.org/cws/article/tech/48017

譯者:林主恩(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劉家銘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