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訊息 - 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

Welcome to NMA -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 System Association
首頁 新聞訊息 專家觀點:行動3D技術正往「雙向道」邁進

新聞訊息News

專家觀點:行動3D技術正往「雙向道」邁進

  • 上線日期:2011/5/2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從賣座電影《阿凡達(Avatar)》到任天堂(Nintendo)遊戲機 3DS ,這一段時間以來, 3D 娛樂已經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但該技術過去一直走在「單行道」上──觀眾們已經能透過 3D眼鏡等輔助裝置觀賞 3D多媒體內容,但卻無法以3D方式與他們的裝置溝通互動。微軟(Microsoft)遊戲機 Xbox Kinect 是第一款支援「影像深度」資訊輸入的消費性產品,該遊戲機創紀錄的銷售表現,也反映市場對於這類3D互動介面技術的喜好。

iPhone 4所提供的 FaceTime 視訊通話功能,可能是引起市場最多注意的一款工具,但 iPad 與 iPhone 的前向攝影機可提供的功能並不只是視訊通話;這類攝影機就像是小小的眼睛,能透過程式化追蹤使用者的頭部位置,在我們轉向左邊或右邊時,產生與使用Kinect類似的移動效果。但這種效果雖然很類似,其實只是表面(facade)的;例如當我們閉上一隻眼睛時,那些單個前向攝影機就只能產生2D影像地圖,失去影像的深度。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iPhone已經採用了深度感測技術,而且是與Kinect一樣的原理。在iPhone的聽筒喇叭內,有埋入一個紅外線(IR) LED,會測量其前方物體的反射率(reflectivity);這也就是使用者可以不須先按下任何按鈕,就能藉由將耳朵貼近電話以切斷通話的原因。雙攝影機與紅外線感測器都可達到一樣的效果,但兩者之間實際上是以紅外線方法較佳;因為要從兩個攝影機的影像轉譯出景深資料,所需的運算功耗遠高出從紅外線感測器資料轉譯的方法。

此外,紅外線感測功能在黑暗與明亮環境的效果一樣好,就有點像是技術進階版的「手電筒」應用程式;雖然大多數的使用者並不會需要帶著智慧型手機通過黑暗區域,但這也代表著深度感測應用程式可能會將某些新功能推向市場。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