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裝置裸視看立體 2D轉3D晶片有撇步
- 上線日期:2011/6/17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CTimes
行動顯示螢幕若要呈現立體3D效果,不用配戴眼鏡的裸視3D技術會是最適合的選擇方案。不過3D數位內容緩不濟急,製作成本也過高,深度攝影機尚未普及。於是將既有2D內容轉化成裸視3D效果,便成為媒體平板、智慧型手機、遊戲機等欲顯示3D視覺效果的最佳解決路徑。也因此2D轉3D的晶片設計便成為重要關鍵,國內外廠商和研究單位都正在積極開發2D轉3D轉換器晶片和演算法,相關技術也越來越成熟。
台灣工研院電光所在去年7月就研發出隨機區域化2D轉3D切換立體顯示技術,以自行研發的微位相差膜技術為核心的裸眼立體顯示器,可任意選擇區域位置或大小,進行2D/3D切換的功能,而且兼顧2D區域與3D區域影像顯示時亮度的差,可使2D文字清晰度與高解析度螢幕相同,同時在3D顯示區域內又可顯示生動的立體影像,針對行動裝置廣告顯示可表現出多元化應用效果。今年Computex展會上,相關技術應用亦是備受矚目的焦點。
另外德國晶片商Dialog Semiconductor在去年12月就公佈2D轉3D轉換器晶片開發計畫,強調整合全面的視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控制及像素格式化(pixel formatter)和驅動技術,可進一步支援具備3D顯示功能的遊戲機、智慧手機和媒體平板裝置。這款DA8223可讓2D圖像和視訊影像轉化成景深深度圖(depth map),將圖素(picture elements)區分為前景和背景畫素,並且用這2個畫素即時地表現每一個原始2D畫素。而深度圖則用來確保每個畫素之間分割和偏移的程度,畫素偏移程度越高,3D顯示效果也越明顯。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