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物競天擇 專家認為好事一件
- 上線日期:2011/9/9 上午 12:00:00
- 資料來源:CTimes
由於不堪中國太陽能業者的低成本攻勢、全球需求萎縮,以及太陽能面板的價格下滑,迫使較弱的業者退出市場,或是與對手結盟維持生存。在過去1個月來,美國已有3家太陽能業者宣告破產,包括Evergreen、SpectraWatt和Solyndra。而德國的Q-Cells和Solon正載浮載沈,德國最大太陽能模組業者SolarWorld也宣布減產,關閉美國加州一座工廠和德國的部分生產線。
曾有太陽能產業專家如此表示過,認為太陽能產業今年只剩下第三季還能有所作為,第四季又將回到淡季,至於明年則可能走向泡沫。太陽能產業的未來發展,看似蒙上了一層灰。一場太陽能產業的淘汰賽似乎正蠢蠢欲動。
尤有甚者,中國大陸發展太陽能產業的速度比台灣還要快,優勢也更明顯。有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不用提列一般企業的擔負成本,加上早已在美國和香港等地掛牌上市,資金豐厚,而中國銀行又願意給予融資,這些優勢使得中國大陸去年已經躋身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基地,今年全球市佔率甚至可超過五成。
專家認為,中國企業經營的目標是「先求大、再求好」,與台灣一貫的「先求好、再求大」完全不同。加上中國政府的力挺,讓中國太陽能產業快速成長,其模式就如同韓國三星一樣。目前,中國太陽能業者在上游的多晶矽和下游的模組擁有強大優勢,對全球太陽能業者產生重大威脅。
<全文連結>
- 相關附件: